●本刊評論員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生態屏障”“地球第三極”,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生態報國是青海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時代擔當。
如何保護好青海的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大局出發,把青海生態環境保護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反復強調青海是重要“生態屏障”“戰略要地”,提出了“三個最大”“兩個事關”的定位,明確提出了“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重大要求。2019年6月,青海省政府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啟動共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并于8月共同舉辦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為辦好論壇、建好國家公園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青海深入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不斷深化“三個最大”省情認識,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精神,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統籌“五個示范省建設”、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引領,書寫了新時代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只有在“國之大者”中找準坐標,把工作放到“國之大者”中思考,才能順勢而為、有所作為。生態報國是青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科學發展的最佳路徑。
在青海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青海結出的豐碩成果,是黨的十九大精神在青海的具體實踐,體現的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國家文明,體現的是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的國家意志,體現的是維護生態安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戰略,體現的是改善民生福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家利益。
目前,青海已形成南有“中華水塔”三江源、北有“中國濕島”祁連山兩個“國字號”的生態品牌,生態地位愈發重要,生態責任愈發重大。努力保護好廣袤無垠的草原森林、源源不斷的清潔水源、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以及充滿生機活力的高原民族文化,是黨中央交給青海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是青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也是青海面臨的重大發展機遇。
天藍,地綠,水清,氣爽。這樣的自然感受,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們走向未來的依托。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站在新的時間節點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精神,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實施“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全力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高品質生活的支撐點、展現新青海精神的發力點,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青海智慧,為更加美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圖景添上絢麗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