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34434”模式推動組織工作
門源縣認真落實中央、省州組織部長會議和全省“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總結會議精神,圍繞州委“243”發展新格局,緊扣縣委打造“一個高地”、創造“三個更加”總體思路和中心工作,創新運用“34434”模式,制定《全縣2022年組織工作要點》,奮力推動門源縣組織工作行有標尺、干有方向。
聚焦“三個強化”,深入推進思想建設“領航計劃”。強化政治引領。組織全縣黨員干部及時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召開盛況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新聞報道,指導各級黨組織認真開展學習討論,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強化思想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二十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等,強化對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健全學習長效機制。強化培訓力度。持續開展“百千萬”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全力做好換屆“后半篇文章”;用好用活各類培訓基地,“量身定做”培訓課程,切實做到真學真懂真用;持續在旱臺民兵連軟硬件設施上下功夫,全面打造門源特色的紅色教育陣地。
圍繞“四個聚力”,穩步推進組織建設“磐石計劃”。聚力抓實“三個覆蓋”。聚焦上級部門對門源黨建工作點評問題的整改落實,確保問題整改全覆蓋。圍繞上級重大決策部署,實行重點任務清單制,確保黨建責任落實全覆蓋。學習貫徹黨內法規制度,確保黨內法規教育全覆蓋。聚力育強“三支隊伍”。分層分類開展基層黨組織書記全覆蓋培訓,提升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總體素質和能力。配優配強各領域專職黨務干部,把黨務干部的培訓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深入開展農牧民黨員“選苗、育苗、墩苗”培訓提升行動,探索推行入黨材料“三級”審核制度。聚力深化“五個全面”。全面打造“智慧黨建”云平臺,推動實現對黨員和黨組織教育、服務、管理、考核精準化;全面推進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強化各黨委(黨組)抓鄉促村責任。全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夯實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全面創建“精品黨建”示范點,采取“三級聯動”方式打造“五種”堡壘。全面實施組織規范“三化五優”工程,落實“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聚力創建“五型黨組織”。統籌推進各領域黨建晉位升級,以“五型”黨組織推動全縣各領域黨組織建設提質增效。
堅持“四個突出”,積極推進隊伍建設“璀璨計劃”。突出優化結構。健全領導干部政治素質識別和評價機制,持續開展領導班子定期分析研判,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優化選調生管理機制,持續開展選調生到村任職工作;加大年輕干部發現力度,充實優秀年輕干部庫。突出能力提升。研究制定《2022年門源縣干部教育培訓計劃》,構建“主體班次+專題班次+網絡專班”立體培訓體系,打造門源干部教育亮點班次,著力提升干部專業素養。突出監督管理。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嚴格落實相關制度,圍繞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干部監督聯絡員機制,把好干部選拔任用監督關,堅決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突出關心關愛。突出一線傾斜選人用人導向,通過開展平時考核、職務職級晉升、公務員嘉獎、探索建立干部心理輔導室等措施,以及實施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工作,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立足“三化建設”,著力推進人才隊伍“活水計劃”。人才管理“規范化”。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健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議事規則,按照縣級領導“一對一”聯系各類優秀人才工作機制,完善高層次人才信息庫,通過走訪慰問、加強“人才公寓”建設、設立人才聯絡專員、召開工作座談會等,不斷優化人才干事環境,讓人才無“后顧之憂”。人才引進“多元化”。依托“高端創新人才”、“三區”科技人才專項計劃等省州重點人才工作項目,通過“組團式”援青、“互聯網+”幫扶機制等形式,開展雙向掛職、遠程協作等靈活多樣的人才柔性流動政策,加大引進力度,激活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人才隊伍“本土化”。以門源縣職業技術學校為核心,通過充分發揮縣電商服務中心和各鄉鎮規;瘜I合作社作用,建立“學校+中心+實踐點”的三位一體培訓模式,扎實開展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等各類培訓,著力提升“土專家”“田秀才”素質。
緊扣“四個著力”,扎實推進自身建設“強基計劃”。著力錘煉忠誠品格。堅持部務會、理論學習“第一議題”制度,緊扣組織工作職責使命,明確任務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推動組工干部對標對表、自我加壓、陽光成長。著力提升專業素養。加強組織工作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作風、專業精神培養,通過舉辦培訓班、深入基層走訪調研等形式,加強組工干部輪崗交流和多崗位鍛煉,提升綜合能力。著力鍛造嚴實作風。堅持從嚴治部、從嚴帶隊,深化部機關崗位風險防范管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以州委組織部“三三制”為抓手,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生根。著力深化陽光組工。全方位拓展組織工作宣傳陣地,有效發揮“門源黨建”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優勢,傳播組工好聲音;在組織系統內深入開展選樹“組工干部標兵”活動,樹立組織部門良好形象。
(門源縣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