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三不愛
●劉誠龍
“妙曼蛾眉側,黃金白銀旁,爾心都不動,只想見中堂!闭f的是男人三大愛。王安石為相,卻能做到三不愛。
荊公不愛色;荊公也不愛財。王安石變法,讓國家富了起來,自家依然貧困。明朝張居正,也是改革家,也是大權在握,他貪權、貪財,兩手抓。張居正回家奔喪,地方官接待,都是滿漢全席,上桌都是百八十大碗,他還說無下箸處。王安石生活特別簡樸,四菜一湯都無,他吃飯喝酒,就吃自己桌前那一碟,是豆腐便吃豆腐,是白菜便吃白菜;桌對面的,是魚是肉,是海參是山珍,他都不伸一筷。有人曾見荊公臉色差,“病喘”,有人給他送了“藥用紫團山人參”,很難找到的,“贈之樹兩,不受”。王安石退出官場,兩袖清風,宦囊蕭瑟。晚年患大病,以為將歸道山,將平生積蓄與所住宅第,捐給僧廟。想死而不死,一代宰相成了無房戶,租房度日。
王安石不愛色、不愛財,愛權?不愛。他任地方官,朝廷多次要升他官階,他幾次都拒絕了。
到得京都,王安石是要權的,要皇帝授他大權,皇帝也授了他大權。他不要權力行不?官人手上若無權,等于是軍人手上沒有槍。官人有權,不是問題,問題是握權干什么,為誰干。王安石權力確乎很大,甚至讓你感覺他挺專權的,蘇軾不合作?貶他;司馬光反對,撤他。王安石如此用權,卻是沒一次用在私上,都是用在公上。提拔人易得感謝費,荊公沒收過;處理人,更能倍得活動費,荊公沒收過。他沒用權力謀過私利,他用權力謀取公益,他之行權,是為踐行心中理想。
變法之前,王安石幾次拒絕提拔;變法之后,王安石也曾被辭職,從京都轉至南京閑居。職務被擼,蠻多人都在尋求東山再起,找老上級,找新進士,乃至找小美女去公關,王安石從來不曾活動過;后來宋神宗覺得國家一日不可無王安石,打發人顧其茅廬,再請他出山,他干了不久,辭職了。
王安石變法,在政治上得罪了太多的人,人人恨不得得而誅之;但是私德上,他幾為完人,人人都敬而仰之。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