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精神,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
●韓艷玲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2019年國務院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黨和政府加強了對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以2021年為例,3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并決定將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4月12日至13日,首次以黨中央的名義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并在會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的批示;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現代職教體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由于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職業教育發生了格局性變化,但距離建成技能型社會的目標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推動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培育工匠精神為重要抓手,進而把培育工匠精神融入職業教育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辦好職業教育、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把我國建成制造業強國提供人才支撐,是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圍繞發展職業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論述。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師生交流時指出:“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進一步辦好!卑倌甏笥,教育為本。職業教育不僅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關鍵。制造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而把我國建成制造業強國則需要大批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而這一切都要依賴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解決當前我國人才領域結構性矛盾的關鍵。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和輸送了大批人才。在肯定人才培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在人才供給和需求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每到畢業季就有大批畢業生面臨著求職難、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大批企業面臨著技術技能型人才“用工荒”的問題。當前,我國人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不僅嚴重制約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造成消極影響。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大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力度,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人才保障。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甘肅時勉勵張掖市山丹培黎學校師生:“我國經濟要靠實體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睙o論數字經濟如何發展,實體經濟都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有利于鞏固實體經濟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
二、培育工匠精神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職業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惫そ尘衽c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緊密相聯,是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的升華。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廣大勞動者立足本職崗位誠實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生活。職業教育要教育引導廣大學生無論從事什么勞動,都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個人成長成才全過程。2021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國廣大勞動群眾的節日賀信中指出:“勞動創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希望廣大勞動群眾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勤于創造、勇于奮斗,更好發揮主力軍作用,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事業!苯逃母灸康氖桥囵B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具備“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這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解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企業用工需求之間的矛盾。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強調學習在未來職業發展中的實用性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適用性,主要目標在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輸送技術技能型人才。當前,我國經濟由改革開放初期的高速發展轉為中高速發展,這是進入“新常態”的顯著標志之一。與之相適應,黨和政府在經濟政策上不再單純地“以GDP論英雄”,而是致力于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而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夯實經濟社會基礎。企業是把我國建成制造業強國的重要主體,只有形成自身獨有的比較優勢,發揚“工匠精神”,加強自身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進一步增強品牌競爭力,樹立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的良好形象,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長期以來,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的國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也存在著產品質量不高、“大”而不“強”等現實問題,成為我國建成制造業強國的主要障礙。企業需要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而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無法有效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自然也就出現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這些現實問題倒逼著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以培育工匠精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推動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意味著要將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貫穿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各方面和各環節,努力實現職業教育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轉變。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绷暯娇倳浀闹匾甘緸樾聲r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以培育工匠精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重要指示精神的體現,也是職業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擔負起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歷史使命的關鍵。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就是要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鑄魂。以培育工匠精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其一,在制度保障層面,完善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健全企業保障機制,完善技術技能人才獎勵激勵機制,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完善培養和評價“雙結合”機制。其二,在運行機制層面,全面推進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實踐教育、體驗教育,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突出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在企業實訓、見習、實行等環節突出工匠精神的實踐教育、體驗教育,并積極構建第三方專業認證和評價機制。其三,在教育模式層面,堅持以文化人和以技育人相結合。一方面,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掘勞動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等相關文化資源,營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圍;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確保各門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立德樹人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推行“1+X”證書制度,實施“就業導向教學”“項目教學”,努力培養一專多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奥殬I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弊ズ寐殬I教育工作,既是教育改革的戰略性問題,又是重大的經濟和民生問題,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尤其是在“雙減”背景下,辦好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以培育工匠精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才能為把我國建成制造業強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培育工匠精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健全和完善制度機制保障,探索適合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教育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