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6wmyu"></rt>
                    <acronym id="6wmyu"></acronym>
                    <acronym id="6wmyu"><small id="6wmyu"></small></acronym>
                     
                     
                    首頁
                    理論經緯 | 學思踐悟 | 昆侖短評 | 組工論壇 | 黨建巡禮 | 人物先鋒 | 基層視線 | 基層信息 | 文化視野 | 昆侖走筆
                      現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黨的生活網首頁輪顯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大湖之南,綠色崛起意正濃
                    ——海南州聚焦綠色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來源:青海日報
                    發布時間:2023-09-22 09:34:42
                    編輯:許娜

                    切吉鄉風能發電。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在中國最美的湖泊——“青海湖”南岸,坐落著海南藏族自治州。驅車前往,車窗外,日光灼灼、風車飛轉;大湖之南,萬頃碧波。

                      2022年7月1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海南藏族自治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作為青海省以科技創新主動融入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里程碑,意義重大而深遠。

                      這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工作啟動以來唯一獲批的民族自治州示范區,對青藏高原及我國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具有重大示范意義。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海南州清潔能源、生態農牧業也將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重點針對生態本底脆弱與生態保護戰略需求矛盾突出、產業基礎薄弱與民生持續改善需求矛盾突出等問題,集成應用生態保護、清潔能源、生態農牧業等技術,實施生態保護與治理提升、生態農牧業綠色發展促進、新經濟增長點培育、生態文化旅游惠民、科技創新支撐等行動,推動泛共和盆地綠色崛起。” 海南州科學技術局局長謝康勇表示,重點實施推進生態保護與治理,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生態產業綠色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從“地下”挖掘“熱資源”

                      走進位于海南州共和縣城北新區的地熱供暖改造示范項目車間,雖然還沒有進入供暖期,但是“備戰”的工作一樣沒落下,一套套有高科技含量的設備儀器正在有序運轉,各種顯示器上跳動的數據被工作人員記錄,并做出設備調整,以“取熱不取水”的理念,讓外界不僅看到海南“地熱”的顏值,更展示了其前沿創新的“研值”。

                      “2020年我們啟動了地熱供暖示范項目,這也是全省首個地熱供暖改造示范項目,打造全省第一個供暖無煙塵城市。”據共和縣發改局局長杜蘇海介紹,該項目以“取熱不取水”的理念,通過一采一灌和四級取熱方式,實現了共和縣城北新區1號片區從供熱面積5萬平方米擴大到22萬平方米。

                      “地熱能供暖成本低于天然氣供暖,每供暖季可節約天然氣費用200萬元,大大降低了廣大群眾生活成本。”據介紹,地熱供暖項目不受氣候和資源條件影響,輸入少量電量即可完成地下熱量的開采、提取、輸配,比天然氣供熱系統節能40%,比電鍋爐系統節能60%以上。

                      供暖涉及千家萬戶,清潔供暖更是大勢所趨。全省首個地熱供暖項目緣何落地共和?這源于共和盆地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

                      據了解,地熱能作為一種儲量豐富、分布較廣、穩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通過多年地熱資源勘查,共和盆地貯藏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種類齊全,淺層地熱能、地下熱水、干熱巖三種類型均有發現。

                      作為“中國熱盆”的泛共和盆地是中國境內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且具有埋藏淺、溫度高、品質好、易開發的特點。2021年海南州依托豐富的地熱資源,建成了供熱面積22萬平方米的地熱清潔供暖工程,實現24小時不間斷供熱,達到供熱成本下降、供熱質量提升的效果,裝機300千瓦的干熱巖試驗性項目成功發電并網。

                      那么如何將地熱資源轉換成熱能?據了解,該項目是將深井潛水泵下至井內300米深度位置抽取地下熱水,取水溫度90℃左右,再通過水處理設備送至設備機房進行換熱,換熱通過板式換熱器配合熱泵機組提升熱量,將地下熱水經過“四級取熱”把溫度降至16℃,再通過回灌設備將取熱后的尾水100%回灌至回灌井內,實現了“取熱不取水”的理念。

                      該技術的應用,推進了共和縣首次地熱規;_發利用,進入了實際應用階段。這樣的首次利用也為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和打造“零碳城市”奠定了基礎。

                      從“老土地”獲取綠色“新價值”

                      “這是我們生產的牦牛鮮奶,因為牦牛奶含量比較高,口味純正,回購率比較高,深受當地老百姓和游客的青睞。”近日,記者在青海雪峰牦牛乳業前廳銷售點看到,從這里生產的牦牛鮮奶、酸奶等乳制品系列產品供不應求。

                      不僅如此,帶著“青海湖”商標的乳制品也正以其獨特的口味和綠色無污染的生態標簽,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目前我們共擁有滅菌乳、發酵乳、含乳飲料和固態牦牛乳粉四大類產品、50多個品種,產品遍布全國各地。”據青海雪峰牦牛乳業負責人介紹,企業以“青海湖”品牌為基礎,立足海南,依托青藏高原得天獨厚的天然牧場、原奶無污染的原生態環保理念,在市場中叫得響、賣得好。

                      發展綠色農牧業,海南州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海南州是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和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之一,是青海湖湖域生態保護區、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生態治理重點建設工程的重點地區,也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這里也是全省最大的農牧交錯區、全省畜牧業大州之一,擁有廣袤的天然草場,是全省最大的飼草生產基地、青南地區重要的飼草供應基地,同時也是全省最大的青稞主產區、藏羊養殖區和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全州草場340萬公頃,各類牲畜存欄546萬頭(只),糧食產量約占全省的15%,畜產品產量約占全省的25%,三文魚產量約占國內市場的60%。

                      獨特純凈的生態自然環境孕育出了牛羊肉、乳制品、蜂制品、青稞、油菜等綠色有機產業,產生了巨大的“綠色價值”。

                      為了將這些綠色資源從“有”變成“優”,海南州堅持走綠色生態、有機發展之路,通過大力發展有機產業,加強有機產品認證,塑造有機產品品牌等方式激活“綠動力”。如今,全州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體系實現全覆蓋,高原“天路飄香”特色農畜產品發展壯大,堅持走綠色興農、品牌強農路子,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打造高原“天路飄香”區域公用品牌,培育綠色食品42個,有機產品59個,“圣潔海南”品牌效益持續放大。

                      從“藍海”中探索新路子

                      海南州擁有“兩個海”,一個是以青海湖、龍羊湖為主的自然“海”,另一個則是以光伏板鋪成的人工“海”。走進坐落在塔拉灘上的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朗朗晴空下,一望無際的光伏產業,猶如一汪藍色海洋,令人震撼。

                      時間往前推幾年,海南州共和縣鐵蓋鄉吾雷村村民索南太怎么也不會想到會有在塔拉灘上謀生計、共致富的一天,而且還是關乎“碳達峰碳中和”。

                      離園區不遠處,索南太家的羊群正在悠閑吃草。“那時我們沒啥增收產業,守著自己家的幾畝地、幾只羊,日子過得緊巴巴,F在不一樣了,靠著‘光伏羊’,我們的收入節節升高,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走在“光伏牧場”,回想起曾經的“苦日子”,再看看現在的“甜生活”,索南太對今后的生活越來越有信心。

                      “光伏羊”讓牧民增收“喜洋洋”。謝康勇介紹,隨著“藍海”建設,清洗光伏板的水流滋潤,讓曾經的荒灘開始長出了青草,光伏生態園區的建設不僅解決了塔拉灘長久以來風沙肆虐的問題,也為當地群眾開辟了一條“牧光互補”的生態富民路。

                      如今,海南州共和縣、貴南縣相繼建起了光伏發電站,借助光伏發電產業,大力發展“板”下經濟,在光伏電站種植牧草,養殖牛羊存欄達22000多頭(只),實現了“一草兩用”,進一步創新了“光伏+鄉村振興”模式。

                      綠色發展是主旋律,也是海南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必由之路。今后海南州將圍繞青海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發展目標,在有近10家生態光伏牧場的基礎上,立足為鄉村振興培育產業,未來將建成200個“牧光互補”大型生態光伏牧場,實現清潔能源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融合發展,探索出推進“新能源+現代生態農牧業+大數據產業+高原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的創新模式,實現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

                    相關新聞↓
                        [ 返回首頁 ] [ 打印 ] [ 關閉窗口 ]  
                       
                     
                    人民網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光明網 | 中國網 | 黨建網 | 求是理論網 | 央視網 | 博看網 | 學習時報 | 宣講家 | 青海日報
                    青!饵h的生活》雜志社主辦 版權所有:青!饵h的生活》雜志社 技術支持:青海新聞網
                    未經《黨的生活》雜志社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聞登載許可國新辦[2001]55號 青ICP備19000163號-42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20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71-6138346
                    内射合集对白在线_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_男人J进入女人P呻吟视频免费_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_肉感饱满中年熟妇日本 欧美《熟妇的荡欲》未删减版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久久香蕉综合色一综合色88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我不卡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AV JAPANESE国产永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址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观看软件
                    欧美《熟妇的荡欲》未删减版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久久香蕉综合色一综合色88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我不卡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AV JAPANESE国产永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址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观看软件